新闻中心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企业新闻

市建设局参加全省“浙里建”重大应用现场推进会
2022/3/14    点击:399

近日,省建设厅召开了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“浙里建(浙里工程建设现场管控)”全省现场推进会。市建设局副局长茹志水带队赴杭州参加。

现场会上,省建设厅党组书记、厅长项永丹与11设区市建设部门负责人启动第二批应用(包括我市承担试点的建筑工人保障在线应用)上线并作讲话,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姚昭晖主持并通报“浙里建”建设和贯通情况。

“浙里建”形成多层次、立体式协同治理体系

“浙里建”,围绕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这条主线,聚焦人(履职行为)、图(工程图纸)、机(建筑机械)、价(工程造价)和工程实体等管理要素,梳理各参建单位、各监管部门的共性需求和协同业务,谋划了涉及质量、安全、造价等核心需求的多个应用场景,建立各参建单位之间、各监管部门之间、参建单位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多层次、立体式协同治理体系。

坚持全省“一盘棋”,“浙里建”从一开始就明确全省统建的建设模式,建立以项目级应用为基础、省市县同源的三级应用体系,避免碎片化、重复性建设;坚持“一地创新、全省共享”,在省级统筹的基础上,充分调动地方协同建设、率先落地的积极性,杭州、宁波、湖州、衢州、长兴、平湖、柯桥、温岭等市县积极参与,形成良好的应用推广机制;坚持政企银社联动,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,鼓励工程行业企业和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应用建设、共享应用成果,带动行业转型、拓展公众服务。

据统计,自去年年底“浙里建”在全省部署上线运行以来,“工程图纸在线”场景实现新建项目全覆盖,日新增数字化图纸2万多张;今年春节前工程质量协同管理场景全省上线,截至目前已有5616个项目完成初始化,1834个项目产生业务数据,1598个项目接入监控视频,完成在线验收1049次,在线出具整改通知并完成闭环整改464次。

“浙里建——建筑工人保障在线”应用场景

聚焦工人需求 构建保障体系

建筑工人数量多、流动快、构成复杂、群体效应突出,管理和服务保障问题一直是行业难题。“浙里建”聚焦群众高频需求,建设“建筑工人保障在线”应用场景,对建筑工人统筹管理、集中服务。以实名、实人管理为基础,构建薪资保障、行为管控、技能提升、权益保障等子场景,通过简易用工合同在线签、劳务分包过程全留痕、工人生产活动轨迹全记录,实现民工工资真实发、工人权益在线办、技能培训精准抓、行为风险早防范。该场景建设得到公安机关大力支持,在全国首创建筑工人居住登记跨部门联办服务模式,3月11日发放全国第一本为建筑工人定制的电子居住证。

项永丹强调,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精神,锚定“两年大变样”的目标,突出实战实效、聚力提质扩面、加快迭代升级,实现数字化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、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一体融合,努力把“浙里建”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改革成果。

一是统一思想,确保全面落地。各级建设部门要把全面推广应用“浙里建”作为推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全面深化改革、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。加强组织领导,统筹资源协调,把应用落地责任层层压实,传递到每一个监管人员、每一个工程项目、每一个参建单位,不折不扣地完成已经确定的年度和季度工作目标。

二是加快迭代,持续突破创新。重大应用的上线运行不是改革的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深刻领会数字化改革新的“1612”体系构架的内在逻辑,将“浙里建”与未来社区建设、新城建等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结合起来,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。谋划“工程大脑”,破解工程建设领域更深层次的矛盾问题,推动工程建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、创新发展。

三是坚定信心,打造硬核成果。把“浙里建”打造成为权威平台,确立其在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地位,加快完善业务标准和数据标准,统一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建设的话语体系,全面构建数字化生态圈,带动各类企业和机构主动融入、主动集成、主动创新,形成“蝴蝶效应”,加快实现工程建设管理方式和建筑业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。

四是加强宣传,放大改革效应。通过组织培训、召开会议、结合“三服务”上门指导等形式,让更多的企业和群众广泛知晓、主动使用“浙里建”,帮助他们从会用到用好,真正提升获得感、认同感。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“浙里建”建设,促进数据资源高效配置、深度开发,共同在数字时代塑造变革。

下一步,市建设局将贯彻落实现场会精神,紧密结合工作实际,按照省建设厅会议工作部署,加快“浙里建”应用推进工作。




Copyright © 2003-2020 坤茂集团 浙ICP备17048678号